近幾年,台北餐飲版圖正悄悄上演一場「隱密革命」,喜相逢麵館、徐家私廚、鄒記食舖被視為台北「三大私廚」代表,口耳相傳、預約困難,甚至成為科技大佬與企業家必訪之地。這些餐桌,讓料理回歸小眾,卻又創造出一種「只有內行人才進得去」的神秘氣場。然而,私廚潮流並未止步於此。2.0版本的私廚,開始突破「熟客制」的封閉感,呈現出更多元的故事性與文化意涵。
文、圖_李文娟/旅讀(前《非凡大探索》主持人、自媒體《文娟挑食中》創辦人)
談及當前的私廚話題,在大眾媒體與社群上已經被「由政商名人票選出的熱門菜色」或「食評榜單」主導。私廚的世界,比拚的既是流量,也是主理人對料理的堅持與重新詮釋。如今沒有五六千元坐不進去的三大私廚,當年也曾經是從一兩千元開始做起,它既是味覺的實驗場,也是政商與美食圈人脈的延伸。
雖然私廚經常伴隨「漲價」與「場地」等等爭議,但這些摩擦與話題,恰恰也讓它成為美食IP的肥沃土壤。徐家私廚、喜相逢麵館這些先驅私廚,已開始重返大眾市場、打造頂級麵館或冷凍水餃,我已經可以想見:在不久的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帶著強烈個人想法及理念的主理人,以私廚作為舞臺,勇敢地冒出頭。本次要介紹給各位,政商和美食圈熱議的兩家:老王私廚與貓人私廚,便是最鮮明的代表。
金融大佬的川味餐桌:老王私廚
作為前政大產學中心執行長,王世方(老王)在金融圈、藝文圈與各行各業都有深厚人脈,如今他換下西裝、披上圍裙,在廚房裡忙進忙出。這一晚,老王私廚裡笑聲鼎沸,在座的並不是金融圈或藝文界的名流,而是他自幼在靜心幼稚園、小學的半世紀老同學們。幾十年後重聚於同一張餐桌,笑聲與香氣交織,氣氛格外溫暖。
在正式成為「老王私廚」之前,其實老王已經盤算許久。學金融出身,又有長年管理經驗的他,並不是一頭熱地跳進廚房,而是用極有策略的方式展開。台北三大私廚之一的某家私廚主廚其實是老王表弟,從小兩家人的長輩都互通有無,也都很會做外省菜。而他更找來人稱「將軍最愛」的私廚拳頭師──阿昌師父合作,透過與專業廚師並肩作戰,學習備料效率、火候掌握,以及最關鍵的上菜節奏。
對老王而言,下廚並非單純的興趣,而是一場長工時的實踐。他在專訪中笑言:「吃飯很輕鬆,但做菜是很漫長的過程,要找食材、處理、花時間燜煮,沒有速成的方法。」他更舉例,像是清燉牛腩必須仰賴溫體牛,還要和肉舖老闆建立默契,提前訂貨才有最好的部位。
老王把金融思維轉化為餐桌美學:謹慎選材、專注細節、強調長期價值。他指出,私廚的最大魅力,就是依照時令挑選最好的食材,做給朋友吃。「凡事沒有速成,料理也是一樣。」老王在摘黑豆芽時體會到,單是摘一斤豆芽就得花半小時,這種慢工出細活,正是料理的哲學。他也坦言,食材往往決定了一道菜的成敗,「我們不用太花俏的手法,重要的是呈現食材原味。」
這場「金融大佬的餐桌」不僅是味覺的饗宴,更是一場人情的重逢。對老王來說,料理不只是興趣,也是他凝聚人脈、串連友誼的方式。這也正是台北私廚2.0的縮影──料理是舞臺,餐桌是劇場。

商務送禮、應酬聚餐、浪漫約會...,AI優惠Go為您精準推薦酒款! ad

游擊兵魂的客家熱炒:貓人私廚
在楊梅「首烏」客家海鮮餐廳,晚餐時段的小吃與快炒漸漸落幕,廚房卻迎來另一波高張力的演出。36歲的主廚廖政竑,熟客口中的「貓人」──戴上全罩耳機,隨著爵士樂的節奏,在蒸騰的廚火中翻炒鍋鏟。他與一道道料理獨自搏鬥:陳皮紹興雞、薑爆肥腸、客家大炒、鍋包肉、黑白反沙……這是屬於他的「貓人私廚」。
「追求,一定是向上追求。」貓人說,他走訪過香港的大班樓、大陸的新榮記,也參考過台灣熱門私廚,觀察頂尖主廚的創意與手法,並逐步內化。對他而言,Fine dining的經驗不只是風格,更是一種養分。他深信「快思慢想」,在直覺性的味覺體驗累積後,經過長時間的反芻、咀嚼,某一天就能轉化為屬於自己的語彙。於是,他將法國料理的結構概念拆解,再融入客家熱炒的高溫鍋火,塑造出獨特的節奏與表現。
「我的菜,就是想到什麼做什麼,屬於我的菜。」貓人說道。在他手裡,餐廳裡常見的客家小炒,升級為帶有個人標誌的「客家大炒」──豆干、瓜蒲、松阪肉切成極薄片,過油後脆口,端上桌鑊氣四溢。看似最尋常的番茄炒蛋,貓人以雞湯為底,讓熟悉的蛋汁味道提升層次,特別挑選番茄品種,酸味先行、隨即回甘,平衡得恰到好處。這份細膩,讓番茄炒蛋不再只是日常,而是驚喜。另一道難以忘懷的,則是老菜脯雞湯。以家傳二十年陳年的客家老菜脯,搭配濃郁膠質滿滿的老母雞湯,複雜深沉的香醇在舌尖交融,這已不只是湯,更像是一件層次豐富的藝術品。而其他像是薑爆肥腸、蔥爆牛肉這些熟悉菜色,他也都能在斷點與留白間拆解重構。

台北熱門私廚進化中
徐家私廚
眷村菜底蘊,融合八大菜系,預約困難度極高,目前已經在對面重新開了平價麵舖,讓拌麵市場更加熱鬧。
鄒記食舖
松山區低調小館,僅兩桌座位,號稱全台最難訂的餐廳。老闆娘來自杭州,料理從平民炸醬麵、滷肉飯到薺菜春捲、黃豆醬燒元蹄皆有水準,更吸引張忠謀、林百里、黃仁勳等名流造訪。冷凍水餃也成為招牌商品。
喜相逢麵館
東湖小麵館轉型的熟客制私廚,以家常菜進化精緻版,科技大佬愛訪。因為一位難求且漲價引起爭議,據說未來將轉型為貴婦百貨裡的麵店。
208公館
粵菜世家謝文師傅操刀,熟客制會所氛圍,重現80、90年代經典粵菜。
格格廚房
北京出身+藍帶背景的格格主廚,將東北家常與歐式手法結合,像一場家宴故事。代表菜如生煎包與清燉牛肉湯,溫暖樸實卻韻味深長。
春韭
古宅裡的文藝台菜,雞湯見長,低調卻連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盛讚。
聚聚Gather
以「中式創意料理」聞名的小館,僅有兩大一小桌,主打無菜單台菜。老闆每日新鮮採買,大根牛筋燉牛肉、十全藥燉麻油雞、農夫酸菜炒牛肉,以及蟹飯、柚香油醋拌野菜、山椒貝芽菜炒軟絲等料理,既下飯又驚喜。

本文由《旅讀》授權刊登,訂閱資訊請洽《旅讀》網站/希望商城。
責任編輯/Vivian Day
延伸閱讀: